2022年推進構建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有關情況
教育部高等教育司
2022年,教育部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,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,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根本質量、區域協調發展的整體質量、支撐引領高水平自立自強的服務質量,加快完善高等教育發展中國范式,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。
一是推進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。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4655萬,毛入學率達到59.6%,普及化水平進一步鞏固和提升,多樣化、個性化、學習化、現代化等普及化階段的發展特征更加顯著。高等教育布局結構繼續優化,批準甘肅設立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區,新增15所部屬和東部高水平大學對口支援13所西部高校,分中央和地方賽道建設1176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,高等教育發展更加協調。
二是強化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全鏈條全方位制度設計和政策創新。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《關于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的意見》,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對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進行謀劃和設計。深入推進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,依托77所高水平大學累計建設288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,共吸引3萬余名優秀學生投身基礎學科。推進實施計算機、數學、物理學、化學、生物科學、基礎醫學、中藥學、經濟學、哲學領域教育教學改革“101計劃”,加強核心課程、核心教材、核心實踐項目和核心師資隊伍建設。
三是深化卓越人才、緊缺人才培養機制融合創新。大力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,12個未來技術學院與50余家科研院所、100余家龍頭企業、高新企業深入合作,加快凝練前瞻性未來技術方向。50個現代產業學院激發“政、產、學、用”等多方活力,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。33個示范性軟件學院、28個示范性微電子學院、18個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取得扎實成果,建設了一批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。支持高校增設碳儲科學與工程、生物育種科學、可持續能源等31種國家戰略和民生急需的“四新”專業。
四是以數字化構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形態。建成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。高校上線慕課數量超過6.45萬門,注冊用戶4.24億,學習人數達10.88億人次,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認定3.66億人次。探索虛擬教研新形態,開展兩批657個虛擬教研室試點,近百位院士、國家級教學名師等帶動7萬多名一線教師,開展教研活動13500余場,催生教師教研智能形態。召開“2022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”,發布世界首個《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報告》,創新性構建“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指數”。
五是創新創業教育推動形成新的人才培養觀和新的質量觀。建設100個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和100個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,一體化推進創新創業課程、師資、教改、實踐等教育教學關鍵要素建設。舉辦第八屆中國國際“互聯網+”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,突出職普融通、產教融合、科教融匯,340萬個項目、1450萬名學生報名參賽。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五周年座談會,推進大賽“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”再深化、再出發,激勵廣大青年學生把“青春夢”“創新創業夢”融入偉大的“中國夢”。
下一步,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對高等教育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,聚焦課程質量要素重構、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等,系統性、整體性、協調性地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,全面提升有組織的人才自主培養能力。
工信部備案號:京ICP備05071141號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
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r7x85w.cn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