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學系是高校最典型的基層教學組織,是高校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“最前一公里”,也是學校各項工作最終落實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,教學系的功能不斷拓展,新時代的高校教學系部承擔著起草與實施人才培養計劃、開展教學管理、組織教研活動、推進教學改革、促進教師發展、開展社會服務和對外合作等一系列重要職能。因此,要進一步將重心下移,大力加強教學系等基層教學組織建設。
堅持政治建系,提高立德樹人能力。一是要加強政治建設。要引導全體教師不斷提高政治水平,始終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二是要抓好課程思政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廣大師生頭腦,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。三是要堅持“三全育人”。教師不但要成為“經師”,為學生傳授知識,還要成為“人師”,對學生進行人格的塑造,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。四是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。引導廣大教師以師德典型為榜樣,爭做“四有”好老師。
堅持教學立系,提升人才培養質量。一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。把新發展理念轉化為教學系建設改革的機制、方法和行動,在專業定位、課程體系重構、人才培養模式、考核評價方式上下功夫,做到“產出導向、學生中心、持續改進”。要高度重視和科學編制人才培養方案,制定富有改革創新精神、符合時代特色的高質量人才培養方案。二是要促進專業轉型特色發展。主動打破傳統專業學科壁壘,形成場景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、系統化、平臺化的專業集群。凝練專業特色,走差異化發展道路,實現多學科交叉融合與轉型。三是要持續打造高質量課程。努力打造“金課”、推出新課、精選慕課、開設交叉課程、淘汰“水課”,建設一批國家級、省級一流課程。四是要組織開展好教學研究。將課程思政、新學科教學與建設、教育高質量發展等納入基層教學組織教學研究范疇,促使基層教學組織進一步提升教學管理規范化、科學化水平。
堅持科研強系,提高學科建設水平。一是要建設高水平科研團隊。要開展有組織的科研,把服務國家戰略作為最高追求;要組織跨學科團隊,力爭不斷實現重大原始創新突破。二是要促進科研成果轉化。積極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,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模式改革,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。三是要促進科教有效融合。要樹立教學也是學術的思想,通過知識共享,實現教師教學學術和科研學術的共同提高,并實現教學促進科研、科研反哺教學,將學科優勢、科研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,提高人才培養質量。四是要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。要使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相輔相成、互相支撐。
堅持人才興系,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。一是要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。為人才提供最溫暖、最貼心、最直接的服務,采取共享師資、柔性引進、現有師資挖潛轉型等方式,不斷提高師資隊伍水平。二是要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。完善“傳幫帶”機制,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。建立集體備課、課堂觀摩、教學反思等制度,采取教學研討、相互聽課、參加比賽等方式,著力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。要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提供機會,在“雙師型”教師培養、青年教師留學研修、留學基金申報等方面提供幫助。三是要建設高素質系主任隊伍。校、院黨政領導進一步加強對教學系主任的管理和指導,加強對系主任的培養、考察和推薦,真正把系主任隊伍打造成為學校發展的骨干力量和中流砥柱。四是要注重團隊建設。要充分發揮國家級、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和教學名師,國家級、省級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帶頭人的示范引領作用。
堅持創新治系,勇于破解發展難題。一是要創新組織設置。以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,緊密聯系學科發展和專業建設要素,緊跟人才培養需求,創新基層教學組織形式,鼓勵學科間、院系間師資流動共建,組建跨學科、跨院系新型基層教學組織。二是要創新運行方式。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,利用信息化智慧教學手段開展線上線下、虛實結合的教學研究活動及課堂教學實踐。三是要創新制度建設。需制定完善各項工作制度,如集體備課制度、聽課制度、考核制度、教學質量評估制度等。四是要創新激勵機制。合理界定基層教學組織的權、責、利,循序漸進地將職稱晉升、績效考核、項目結題、人才評價等相關方面的話語權下移到基層教學組織,讓基層教學組織充分發揮治理自主權,重塑學校、教學系與教師之間的資源配置和責任分擔。
《中國教育報》2023年03月25日第2版
工信部備案號:京ICP備05071141號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
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r7x85w.cn All Rights Reserved.